方愛青、王茹報導
北京,2023年9月6日——媒體合作在促進亞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放大亞洲聲音的重要性,週二在北京舉行的論壇上得到各亞洲國家的媒體專家和文化遺產保護人員的強調。
“文明和諧”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由中國日報、國家文物局和亞洲新聞網絡共同舉辦,緊隨週一亞洲新聞網絡年會之後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書磊表示,本次論壇是貫徹落實《全球文明共生倡議》,促進亞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平台。
他希望本次論壇能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深化交流與互鑒,增進亞洲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推動共同人類價值觀的傳播。
中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瞿映普強調,亞洲新聞網絡在推動亞洲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迫切需要“加快形成能夠匹配亞洲體量的亞洲聲音”。
“以亞洲為樞紐,我們應該構建面向全球文明對話的媒體合作網絡,有系統地向世界展示亞洲文明的意義,傳播其中蘊含的共同人類價值觀。”瞿映普說。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我們將圍繞人類起源、全球古代文明和‘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課題,制定聯合考古工作規劃,建立健全聯合考古工作協調機制。”
他呼籲充分發揮亞洲新聞網絡的傳播優勢和亞洲文化遺產聯盟的資源優勢。4月,亞洲文化遺產聯盟在22個亞洲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150多名代表見證下成立。聯盟下設的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目前已籌集到8800萬元人民幣(合1200萬美元)用於保護項目。
亞洲新聞網絡主席馬赫富茲·阿南強調,大眾傳媒有責任改善對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這些文化構成了人類集體遺產。他說,全球和地區媒體合作增加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不同文化和種族群體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和諧。
中國科協執行主席王晉湛列舉了中外文物保護工作者為促進高質量保護所做的一些科技創新合作努力。例如,中國科學家協助繪製柬埔寨吳哥古蹟地圖,並通過3D掃描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幫助監測其保護,他說。
柬埔寨文化藝術副國務秘書孔維力強調了國際社會保護吳哥文化遺產的努力,以及通過這一過程所產生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和就業機會。
在主旨演講後舉行的研討會上,文化遺產機構、媒體機構和協會的代表討論了如何更好地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
圖片 – https://eastmud.com/wp-content/uploads/2023/09/cf8e5353-ann_meeting___202309061005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