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史為鑑,傳播和平

(SeaPRwire) –   中國南京,2025年9月24日——9月25日,一場由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起的題為「世界記憶 和平願景」的主題展覽將在希臘雅典開幕,標誌著這兩座古老城市之間的首次歷史對話。

作為中國首個被認可的「國際和平城市」,南京一直透過具體行動,推廣和平價值觀並促進國際對話。自「南京大屠殺檔案」十年前被列入UNESCO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以來,南京市持續探索創新方式,將歷史真相與和平教育相結合。

2019年,為紀念伯恩哈德·辛德伯格(Bernhard Arp Sindberg)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英勇保護數萬難民的壯舉,南京前往丹麥舉行了塑像揭幕儀式和主題展覽。透過將東方傳統工藝融入城市禮物並秉持共創精神,南京與丹麥加強了和平紐帶——這一舉措受到丹麥女王的高度讚揚,體現了南京對國際對話的貢獻之熱忱。

南京與UNESCO合作,透過青年參與推動和平傳播。連續舉辦三屆的南京和平論壇,匯集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共同探討可持續和平之路。全球「和平設計」倡議則吸引了包括Harvard University和Politecnico di Milano在內的160多名學生參與「紅山國際實踐營」。他們透過跨學科的敘事,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該項目在達沃斯論壇上被評為「新自然經濟試驗區」的實踐模式。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採用多平台、多形式的內容策略,幫助歷史記憶超越國界。每年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燭光祭和國際和平集會等活動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共鳴。迄今為止,紀念館已收集超過106,000件歷史文物,來自國際友人和海外華人的捐贈數量不斷增長,其中包括約翰·拉貝日記(The Diaries of John Rabe)和約翰·馬吉影片(John Magee films)等歷史證據,為歷史研究和和平教育提供了寶貴資源。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銘記歷史,開創未來」圖片展在白俄羅斯開幕,展出了70張珍貴的歷史和當代圖像,強調了中華民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提升了全球對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的認識。在海外社交媒體帳號「Nanjing Memorial」上,紀念館推出了「二戰今天」(This Day in WWII)和「和平使者」(Peace Ambassadors)等系列內容,透過影片海報、問答和互動形式向國際社會傳遞歷史和和平相關訊息。

此外,除了由紀念館發起並建設的「南京大屠殺史料多語種數字傳播平台」之外,南京還組建了紫金草國際和平志願者服務隊。積極參與國際和平學術交流,並出版了《和平之旅》和《國際和平城市系列》等著作,持續增強中國在全球和平話語中的聲音。

從歷史創傷到和平願景,南京採取了實際步驟,捍衛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並將其轉化為促進對話、推動和解和啟發後代的力量。

來源: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聯絡方式:聯絡人:凌女士,電話:86-10-6307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