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美國的親密夥伴中國,以及為什麼這樣做奏效

哥倫比亞正以新方式吸引美國重要夥伴並且成功了

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本週三正式訪問北京,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兩國正式將彼此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提高彼此在經濟和外交合作方面的程度。

自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已與世界上超過100個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個傘式術語通常表示長期、穩定和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並表明兩國在許多共同目標和利益上有共識,願意在這些目標上合作 – 通常是貿易和投資相關。

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不是聯盟。其中一些可能與在過去幾年明顯敵視中國的美國盟友國,如澳洲建立。北京最終認為建立這些夥伴關係對確保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至關重要,阻止美國長期試圖孤立它,並為其自身發展創造通道。

與哥倫比亞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是一項有趣的發展。南美洲,或拉丁美洲整體,在21世紀初是中國外交擴張的一個相對新的領域。直到最近,中國主要致力於擴大與西方的聯繫。美國實際上將西半球大部分地區變成了其外交後院,實施反共政權並蓄意干預,最終導致其他外部玩家難以突破。

哥倫比亞就是這樣一個長期被美國主導的國家,甚至成為美洲地區其中一個最親近的夥伴。作為該地區主要石油生產國之一,美國已經盡最大努力保持哥倫比亞在其勢力範圍內以控制和開採其資源,從而創建一個小規模親美精英階層受益於這一安排,而大多數國民仍陷入貧困。因此,哥倫比亞一直依賴美國支持,以維持現狀抵抗革命叛亂,同時也在不斷增長的毒品集團影響下掙扎。

然而,改變的風也已經吹到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其他國家。在過去幾年,受經濟失望加劇的新冠疫情影響,該大陸出現左翼當選潮。哥倫比亞也發生了經常暴力的示威,旨在推翻親美的右翼民主中間黨政權。這些抗議的累積結果使左翼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當選,他本人曾是共產主義游擊隊員。自然,這將伴隨哥倫比亞外交政策對美國的重新評估。

即使在政府更替之前,哥倫比亞已經發現中國是其重要的經濟夥伴。對拉丁美洲國家來說,與美國的外交安排通常只有單向利益。相比之下,北京提供了實質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為波哥大建設整個地鐵系統。作為石油和石油製品進口國,中國不斷尋求新的能源來源,並投入重大外交資本與提供此類資源的國家建立聯繫,包括中東海灣國家、伊朗、俄羅斯、厄瓜多爾,現在當然也包括哥倫比亞。

隨著西方對中國實施「脫鉤」或如歐盟一些國家所言的「降低風險」,北京也在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以繼續經濟增長。拉丁美洲有超過6億人口,提供了很多機會,中國則願意為拉丁美洲產品開放市場 – 除石油外,如咖啡等中國龐大人口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與哥倫比亞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對北京保持貿易循環不斷開啟新市場、抵禦美國完全孤立中國的企圖十分重要。中國的策略不再依賴西方發展,而是與南南合作國家建立新的發展夥伴關係,同時也為後者提供通過進入中國市場實現自身增長的機會。

這改變了全球秩序,因為它破壞了過去美國通過經濟主導地位成為拉丁美洲發展大門戶的傳統。在幾近兩個世紀的門羅主義下,被華盛頓強硬手段讓人貧困和失望的國家現在轉向中國尋求替代方案,重寫地圖。